差评不断!国产魔幻电影为何屡屡碰壁?
第2086期文化产业评论
随着后现代消费文化思潮的蓬勃发展,《指环王》《哈利波特》等西方优秀魔幻电影的冲击,作为商业电影主流类型的魔幻片方兴未艾,逐步成为促进中国电影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而“十部魔幻九部烂”成为观众对于国产魔幻电影的既定印象。国产魔幻电影耗资巨大,差评不断,总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屡屡碰壁,问题到底出在何处?
作者 | 邱继贤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1004月
正文共3881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当前,中国电影类型化趋势明显,前景大好。国产魔幻电影植根中国传统文化,诞生出《画皮》《捉妖记》《西游记》《狄仁杰》《鬼吹灯》等独具中国特色的系列作品。虽然国产魔幻电影在推动中国电影类型化探索、视觉影像创新方面做出众多努力,但是国产魔幻电影整体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最近热议的国产魔幻电影《阿修罗》耗资7.5亿元,历时6年打造,却紧急撤档,只取得不足5000万的票房收入,便是国产魔幻电影又一次遭受重创的典型案例。我们必须看到,虽说以《阿修罗》为代表的国产魔幻电影对于我国电影产业类型升级、视觉影像创新等方面做了众多的探索,但其本土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
国产魔幻电影一路探索
三大特点不可忽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产魔幻电影根植于武侠神怪影片,初现雏形;八十年代,随着香港武侠电影的繁荣,“新派奇幻武侠电影”如《白发魔女传》《青蛇》《无极》等奠定了国产魔幻的基调;现如今,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东方魔幻故事”逐步从简单的道具和场景过渡到逼真且震撼的视觉体验上来,发展也日益成熟。国产魔幻一路走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多类型融合发展
国产魔幻电影呈现出异彩缤纷的多类型融合发展的趋势。具体来说,国产魔幻电影主要走与武侠、动作、爱情、喜剧类型融合发展的路线。以徐克《狄仁杰》系列为例,通过将武侠与奇幻融为一体,打造奇幻武侠系列电影。用国产魔幻电影的特效技术重塑电影场景,重造武侠神怪形象,“狄仁杰成为李白与007的结合体”;《寻龙诀》《长城》等影片,则是魔幻片与动作冒险片融合的典型代表。
魔幻电影追求的奇观特性和动作冒险电影不谋而合,将动作冒险场景引入魔幻电影,以“动”促“幻”;而给观众带来了出了轻松愉悦的魔幻喜剧体验的《捉妖记》《万万没想到》《大话西游3》等影片都是魔幻类型与喜剧融合发展的产物;《画皮》系列、《画壁》《白蛇传说》主要是通过将爱情类型与奇幻融合,来推动电影故事叙述与情节开展。
国产魔幻电影因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因此可以在“魔幻”的基础上,与众多电影类型进行深度结合。通过这种多类型融合的方式,国产魔幻电影具有了更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
对奇幻美学的高度重视
国产魔幻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必须要将创作者超强的想象用实际形象及场景展现给观众。因此,高度重视电影奇幻美学,将想象力转化为直观的场景就成为国产魔幻电影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魔幻电影为突出其特有的奇幻美学,在角色塑造方面,突破传统电影的角色定位,刻画出众多超越凡人本身形体的人物形象。比如《捉妖记》的小妖王胡巴、《画皮》中披着人皮的狐妖小唯、《阿修罗》中的有着欲望、谋略、洞察力三张面孔的阿修罗王……在场景塑造方面,主要运用奇妙想象力,将中国传统建筑赋予仙界、神界、魔界的色彩。如《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将古建筑与仙侠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天庭的华美与壮丽,反衬孙悟空大闹天宫声势之浩大。
以现代化思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新魔幻电影,虽然是在西方魔幻电影如《魔戒》《哈利·波特》影响下,兴起与发展起来的,但它并非对好莱坞魔幻电影简单的模仿,而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国产魔幻电影进行深度创新,从而具有众多本土化的特色。
一方面,国产魔幻大多以古代背景为依托。古代背景中的古代服装、古代建筑、古代场景等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国产魔幻电影立足于对传统民俗风情、奇观叙事、真善真性的刻画,完成了“东方魔幻”的华丽蜕变;
另一方面,国产魔幻电影注重凸显中国传统观念及民族精神。国产魔幻电影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土壤,以东方传统伦理道德、宗教观念等来展开电影情节。如《画壁》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五行”之说、《捉妖记》折射出人与妖“以和为贵”的思想;《大鱼海棠》的创意来源于《庄子 逍遥游》,动画形象设计深受《山海经》《搜神记》及上古传说中神兽灵物启发……
同时,《西游记》《聊斋志异》作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国产魔幻电影以此为重点,推出了众多诸如《新倩女幽魂》《画皮》《西游降魔篇》等国产魔幻影片,将经典故事用现代化的技术、以现代化的思维来“讲述”,也无疑于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过度依赖强特效
“薄了创作厚了制作”
国产魔幻电影近些年来以视觉体验及大场景为噱头,以特技制作费用相标榜。而本身故事情节混乱,让观众不知所云。在精美视觉与动作场景中有效塑造人物形象、展开电影叙事与戏剧冲突的创作能力还比较弱。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重形式,轻内容
国产魔幻电影投入巨资,声势浩大,但总体反响较差。2015年春节档上映的《钟馗捉鬼》,号称投资2.5亿,制作成本官方发布为1.65亿,可故事情节混乱不堪;2016年国庆档《爵迹》总投资2亿,号称打造“国内首部全真人CG电影”,引入众多流量明星,进行多方宣传,最终票房惨淡,入不敷出;2017年《阿修罗》投资7.5亿,历时六年,最终落得紧急撤档的尴尬境地……
不可否认的是,国产魔幻电影需要强特效去推动电影重工业技术提升。但是单纯追求一些炫酷的特效而忽视电影本身的内核与精神实质,从而造成特效与情节间鲜明的反差,更凸显出电影美学及审美的严重缺失。
在IP构建方面,与西方魔幻电影所倡导的异于现实世界、脱离自身传统神话体系的“第二世界”不同,国产魔幻电影基于传统神话故事或是民间经典故事等进行改编创作,形成国产魔幻电影的大IP。如《西游记》IP、《聊斋志异》IP等。可这些的IP由于被不同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重组、改编,不同的演员、不同的世界观以及各自对于原著的不同理解分散了原著所构建的独特的故事体系。基于这些大IP所创作的国产魔幻之间所宣扬的价值观念等千差万别,无法产生IP系列效应,挑战观众对于经典故事的框架和人物形象的认知,使观众获得强烈的不认同感。
重流量,轻演技
除了“重形式,轻内容”以外,国产魔幻电影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重流量,轻演技”。国产魔幻电影多采用当红偶像,企图通过粉丝效应来吸引观众眼球。2016年的《封神传奇》,虽有李连杰、范冰冰、黄晓明、杨颖等全明星的阵容,豆瓣评分3.7,被众多网友封为“史诗级烂片”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要凭借的是两位流量明星的光环,自带话题感与关注度,可最终遭遇差评,豆瓣评分4.3分。
诸如《封神传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国产魔幻影片口碑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发展下,观众电影审美的总体提升,而不再仅仅追求流量本身。同时,国产魔幻电影最初几年所具有的类型光环现如今也荡然无存。
由下表总体来看,国产魔幻电影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票房和口碑整体还比较差,或者说票房较高的国产魔幻电影由于明星、流量及营销手段等的介入,票房和口碑具有较大反差。呈现出票房高而口碑低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产魔幻电影的制片团队更应该独具“匠心”精神,打造精品内容,而不应该单纯走捷径,追流量或是单一“玩”特效。
重“西方化”,轻“本土化”
魔幻题材电影诞生于欧美,也是基于欧美主流文化诞生出来的一种电影题材。欧美魔幻电影中的许多设定都来源于本民族文化。基于对本民族文化语境进行魔幻电影的创作,从而获得良好口碑与票房收入。
而东方文化语境与西方千差万别,国产魔幻电影以借鉴西方优秀作品、高价引进好莱坞制作团队为噱头进行营销宣传,盲目模仿西方文化体系下的《魔戒》《权利的游戏》等优秀作品,导致其奇幻形象中西混合、不伦不类。国产魔幻电影中的众多场景与元素,被认为过于“西方化”,“本土化”较弱,难以使观众形成民族文化心理认同。
虽说魔幻电影中的技术一直被西方电影工业把持,国产电影创作之路会在一定程度上留下西方印记。但是如若国产魔幻不能植根东方文化土壤,“文化失语”对于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处于全球化语境下的国产魔幻电影,需植根东方美学,坚守本土文化立场,传播东方主流价值观,逐步摆脱西方魔幻电影的桎梏,用“东方原创”推动本国电影产业发展,展现本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结语
植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讲”好东方魔幻故事
国产魔幻电影要想真正成功,关键因素在于适应中国电影市场的需要,“讲”好属于中国特色的东方魔幻故事。
中国与西方欧美国家存在民族文化心理、文化语境等的不同,因而在国产魔幻电影的创作中,应该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及创新,以当代人的视角来塑造新的故事架构及模式,体现出本土化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原本超现实的国产魔幻电影由于本土化价值观的“输出”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引发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照。
因此,国产魔幻类型片必须要从过度模仿西方中脱离,国产魔幻电影创作团队应该在视觉上强化东方美学,使电影本身价值观传递与观众个人价值观相契合。同时,在内容方面应该着力凸显传统文化内涵,推动国产魔幻电影本土化建设,探索属于本国特有的魔幻电影创作之路。
// 主题阅读 //
// 推荐阅读 //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